姚尚德
身体找路,默剧艺术的转化与出路
戏剧创作是姚尚德情感宣泄的出口,也是与自己生命对话的坚持。创作初期,他曾以童年创伤记忆为出发的剧作《孩子》,以及省思身体直面暴力,如物质般脆弱的作品《血肉》等。而原本在剧场空间,爬梳生命经验的自己,更想望向观者,看见表演艺术在观众身上可能产生的变化。
张帆
黑水中的奇妙精灵
这里是浮游生物的王国,海葵、水母、珊瑚……都会经历浮游生物阶段,它们在这片黑夜中像花朵一样绽放,就像焰火盛放在黑夜之中。
叶梓颐
星空的力量
400年前,在佛罗伦萨的每个人都可以看见星空,但只有伽利略拥有望远镜;400年后,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有望远镜,但是却没人能看得见星星。
陈振江
戏就是活着
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民族骄傲来源于优良的传统文化,当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感到特别自信,特别骄傲的时候,我们会对所有人说,中国戏曲是全世界表演门类中最丰富,最精彩的艺术形式。
Joseph Graves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每个人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对英语的独特运用在更深的层次触动了我们,甚至直抵灵魂。我们开始感受事物,即使你不懂英语,当你欣赏莎士比亚戏剧的时候,你仍然会被他的作品感动到流泪,感动到大笑,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苏阳
黄河今流
如何让传统的事物散发新的生命力?首先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要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只有当我们了解过去,才会真正了解今天。
李一夫
雕刻日光之城
2009年,我第一次进藏。当时我拍这张照片时给我的感受就是,像一个屋脊上的一艘巨轮,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建筑非常震撼,它的风、云、阳光,每一样东西都是那么纯净,那么打动我。
唐克扬
我想要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人们自古以来都有这样的风险,一方面需要使自己的建筑尽可能贴近自然,另一方面还要使它远离自然,至少不要受到潜在的自然侵害。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克扬带我们探索建筑设计的奥秘。
胡德夫
一首歌的诞生
胡德夫先生说:“我们这个时代走出来的读书人如果不说几句话,只是别过头,走自己的志向,去发达自己,是不可以的。”就像《匆匆》和《太平洋的风》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悟。
黄晖
我在南海种珊瑚
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我国近岸的珊瑚已经消失了80%。为了挽救珊瑚的多样性,有这样一群人,正在南海默默的种珊瑚…
朱赢椿
嗨!你见过这只鸟吗?
嗨!你见到过这只鸟吗?这只鸟不是我们日常看到的树上、天上的鸟,这只鸟或许是只外星鸟!
汪滢滢
女人40的深度影像调查
40岁对一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人不仅对40岁充满了困惑,还用摄影记录下了几十位女性的40岁,探求人生的意义。在中科院SELF讲坛,独立摄影师汪滢滢向我们讲述了女人四十的深度影像调查,和我们一起隐去繁华,寻求人生真义。
夏笳
科学与艺术 圆桌对话
诗与远方,是否永远属于文人墨客?科学研究,是否永远囿于实验室中?在SELF讲坛的“科学与艺术”圆桌对话中,四位科学、文化领域的专家邀你一起体味人文与科学的融合,一起感受最美的思想合奏。
吴宝俊
科学与文化 圆桌对话
科学与文化哪个更不可或缺?博物科学和实验科学哪个更重要?媒体人是如何把科学传播给大众、并对科学做出贡献的?在中科院SELF讲坛“科学与文化”圆桌会议上,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传媒大咖,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对科学、文化的理解。
吴彤
寂寞笙歌
穿行于民族和世界,古典与现代之间,音乐人吴彤以他的笙和歌自得其乐。这次在SELF讲坛,作为笙的传承者,他向我们展示这个古老乐器的丰富世界,也浸透着他对自我的探索和对当下的思考。如何在喧嚣处感受寂寞,奏一曲别样的寂默笙歌?
单之蔷
我眼中的冰川之美
也许很少有人接触过冰川,但我们可以跟随《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的足迹,从可可西里到普诺岗日,从珠峰绒布冰川到希夏邦马峰,感受他眼中的冰川之美,欣赏这危险却又迷人的冰川风景。在中科院公众科学日主场活动SELF讲坛上,单之蔷带我们走进一场奇妙的冰川之旅。
郭雅志
唢呐和我的八千里路
从山西到北京、到香港,再到美国,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中国唢呐的魅力,用唢呐与摇滚乐、爵士乐抗衡。他发明的唢呐活芯让传统唢呐突破限制,适应现代音乐的需求。他就是享誉国际的唢吶及多种管乐器的演奏家郭雅志,在SELF讲坛上,郭雅志向我们讲述了他与唢呐的八千里路。
李星宇
跟随我们去寻找远方的寂静
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好像早已习以为常,而声音艺术家李星宇却对声音有着独特的热爱和敏感。他深入亚马逊雨林,用一把录音机记录雨林中奇幻的声音;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惊艳四座的动人乐章。让我们静下心来,跟随李星宇去寻找远方的寂静。
Matthias Kreck
M的二次方
音乐、数学与绘画,绝不仅仅是英文首字母M相同,数学家可以演奏大提琴乐曲,还能用绘画的形式讲数学原理小故事。在中科院SELF讲坛上,世界著名几何学家、业余大提琴演奏家Matthias Kreck,用动画演绎、大提琴演奏,向我们证明了数学家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讲笑话、拉大提琴。
赵晓霞
七弦漫谈
古琴音色清晰纯美,含蓄而悠长,古琴的这些特点都体现在了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副教授赵晓霞身上。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便能感受到到古琴的美和浓郁的仙气。在SELF讲坛女性专场中,她讲述了古琴艺术的前世今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杨雪
行走的弓弦
在青年二胡演奏家杨雪的心中,二胡是“行走的弓弦”,演奏着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在杨雪手中的二胡,柔美中透露着浑厚,纤细中散发出豪放,表达了她对二胡艺术的赤诚之心。
周圣
我心中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同时期的古典音乐,也呈现出了不同旋律与感受。在SELF讲坛上,青年钢琴演奏家周圣用那双灵巧修长的手指,为我们带来一场耳朵与心灵的古典音乐洗礼。
冷冶夫
40年坎坷路
40年的人类纪录片之路,冷冶夫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情怀。他把人类纪录片推向纪录片的高峰,也把人类的生活轨迹用影像记录下来。他用影像铭记了历史,用40年的坚持创造了辉煌。
叶云川
上古传说的音乐狂想
来自上古传说的音乐狂想,插上幻想的翅膀,从过去飞往未来。他致力于用音乐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SELF讲坛中,叶云川将讲述他的音乐狂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