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院士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计划
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我们也应该飞得更远。
王强
雪域精灵
我们必须全面了解这片区域的植物,必须对它们进行最好的保护。
阮光锋
甜蜜的烦恼
在控油的同时要注意控糖,在控糖的同时也要控制脂肪
周芳
水下也有一个中国
将近80T的超高清影像素材浓缩成了180分钟的中国水下故事。
谢伟
鲸落
有人说“鲸落是鲸对大海最后的温柔”,这体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之美。
徐天添
微型血管机器人
如果我们能够吞下一个外科医生,那么很多复杂的手术可以变得很有趣、很简单
甘照宇
躁郁症的双面人生
双相‘躁郁症’青少年发病较多见,15-19岁是发病高峰期,
李哲
身体为什么会疼痛?
如果你因为一些不良的姿势引起的慢痛,应该怎么做呢?
黄艳
无意识,海面下的冰山
每时每刻,我们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还有皮肤,收集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但是我们意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朱立平
守护亚洲水塔
青藏高原在整个亚洲起到了水源汇聚和分发的功能,因此我们称它为亚洲水塔。
饶伟
液态金属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相互关联的。正是由于团队长期对液态金属工作的坚持,长期对它背后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积累,从冷门做到热门,才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
王育人
科学、技术与人的选择
技术、科学的进步都是点滴积累的。在科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点滴的进步,这些进步是普通的科学研究者做出来的,那些坐冷板凳的人做出来的。
王功
到太空里去开工厂
在轨制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太空3D打印能否助力人类走向更远的深空?
唐丹玲
风从海上来
利用了卫星遥感这个平台和新的技术来做台风的海洋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我们可以研究从微小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到巨大的台风,终于将大海的蓝色与天空的蓝色结合在一起。
成里京
海洋,地球的储热罐及火药桶?
海洋,特别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到底是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到底是储热罐还是火药桶呢?
崔凯
高超音速旅行
虽然现在还没有高超音速飞机在天空飞行,但是,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一定会距离高超音速越来越近。
李晶
传染病与人类健康
预防传染病要靠我们自己自身的能力,也靠国家的维持和防控,还靠我们每个人的传染病理念。我们自己对于传染病理念的认知能够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郑爱华
病毒通关之旅
病毒的通关之旅主要包括几部分。第一,细胞关,要感染一个细胞,然后感染一个个体,并且能够在群体里面持续传播。最后打通地理关、季节关成为全球流行的病毒。
陈征
流浪地球背后的基础物理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陈征老师,以“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相结合,层层推进、步步论证,讨论解决《流浪地球》影片中“往哪跑”、“怎么跑”、“球不坏”、“人还在”等关键的科学问题,为同学们解析了 “流浪地球” 背后的基础物理,深深地吸引了现场的同学们。
卢方军
探索极端天体
长久以来,宇宙一直保持着神秘的色彩,恒远的太空中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美丽奥秘呢?作为我国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号的有效载荷总设计师,卢方军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慧眼”是如何在宇宙中探索极端天体的,并且讲述了发射“慧眼”号天文卫星背后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夏佳文
我们为什么要建重离子加速器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储备,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创新的摇篮,派生出的核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人民健康等。
薛鹏
在量子世界中快乐的行走
现在的量子信息技术也远远没有达到能够进入民用的领域,希望每个人多了解一些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从而能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王立平
食、色、性和我们的大脑
对本能行为的理解,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能够揭开大脑的神秘的面纱,让人们了解到底大脑的中到底哪些能力能在够被未来被所开发利用。
曹天元
薛定谔猫的生死之谜
也许在整个宇宙中,薛定谔的猫的生死仍然在叠加,在纠缠,或许这就是薛定谔的猫神奇的结局,答案究竟怎么样,还要交给未来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