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mai:聆听化石的诉说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Everyone’s life is a unique journey. The destination is not all that matters – how we get there is really the best part! Our unique experiences make us special and create important human diversity.”
Jingmai O’Connor,一位有范儿的古生物学家,她还有一个美丽的中国名字——邹晶梅。

  作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外籍研究员之一,Jingmai充满了科学家的浪漫主义情怀。中美混血的她,在母亲的影响下爱上了中国,爱上了中国的文化。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生物研究所,她参与周忠和院士的研究团队,并与中国的远古热河鸟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她曾在世界顶尖的学术期刊如《Nature》、《国家科学院院刊》、《当代生物学》等发表过文章,发表过的学术文章超过60篇。2013年她的作品获得了古生物学杂志最杰出文章,并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说,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地古生物学的学术研究,其中包括牛津大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金山大学,以及中国的清华大学,南京古生物学研究所,山东天宇自然历史博物馆,聚集世界各地的研究学者。
  邹晶梅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研究抱有极大的兴趣,从她的言语中可以体会到无限的能量和动力,就像深不见底的海洋,当浪花袭来,每个人的身心都会淹没在热情的海浪中。

与古生物结缘
  “如果你问高中时期的我想做什么,我绝对不会说是古生物学家,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将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邹晶梅回想起她与古生物学的缘分与记忆,就像细数着自己的珍宝,一件一件地品味。
  许多古生物学家小时候都喜欢恐龙,并希望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他们,但是对邹晶梅而言,母亲对水晶的热爱将她带进了地质学的领域,广袤的自然演变又将她带入古生物学的世界。
  “我的母亲是我人生启蒙的榜样,她工作认真,风趣幽默,她在40岁的时候获得了地理学的博士学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她从中国来到美国,我知道她时常思念家乡,我们每年都过中秋节,过春节,我在家也使用筷子,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神奇、神秘的中国历史文化一直使我着迷,我想这也是一种指引,好像我注定要回到这边土地,用我的双手来解读家乡的古生物。”
  2001年邹晶梅高中毕业,她的家人也回到了中国,她认为这次旅行改变了她的人生,兴奋与期待的心情填满了她的心房,她终于有机会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国度生活。

贵人相助
  如果母亲是邹晶梅的第一位人生导师,那么她的旅途上还有许多杰出的导师,他们点亮了她的人生,指引她向前。
  在大学时期,她遇到了一位对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导师。
  “我的老师充满热情和能量,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他,我可能不会成为古生物学家。他让我去探索动物如何变成化石,如何在地下度过上百万年,又因为何种原因迁移到地球表面,又如何被人们所发现。我喜欢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寻找它背后复杂的地质化学过程,并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邹晶梅的导师在出国之后仍继续帮她实现梦想,他鼓励邹晶梅做研究,发表文章,即使那个时候邹晶梅仅仅是个研究生而已。“他帮我联系了所有他认识的在中国工作的古生物学家王博士,幸运的是王博士回复了他对我的推荐,并表示我可以与他一同工作,他对我的帮助已经远远超出了老师的职责。” 她感叹道“我想我是幸运的,可以遇到这么多杰出的、热心的老师,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研究之路一定是布满荆棘。我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敲开古生物学的大门
  在邹晶梅研究生学习的阶段,中国翼龙的发现在古生物学界引起轩然大波,这次发现立即引起了邹晶梅的极大兴趣。
  “一个能将我如此热爱的故乡和事业结合在一起的机会,想想都让人兴奋。”
  2003年,邹晶梅与王博士在中国内蒙古一同进行研究工作。这是她第一次进行研究工作,也是一次非凡的经历。“我站在未开垦的土地上,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痕迹,这让我更加敬畏自然,它展现了它的神奇之处,也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地质财富,让我们的世界有沙漠,有高山,有化石。”
  这次人生选择不仅仅将邹晶梅带到中国,而且让她有机会走访世界各地,她的团队到访过世界的每一个大陆(除了南极洲)。她说,“我曾走过荒无人烟的沙漠,就像度过了半个世纪之久。”

找到生活的激情
  这次旅行之后,虽然有语言的限制,邹晶梅还是开始了博士学习,研究早期鸟类,虽然样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都是碎片化的,常常只有骨头的一部分,但是中国东北的样本十分完整,清晰,保存完好。这为邹晶梅进行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最有趣的是,在邹晶梅研究鸟类化石前,从未对它感兴趣,但是当她开始研究它时,就不自觉得喜爱上它。“我越发地喜爱这个可爱,毛绒绒的生物。鸟类是这个星球上进化最完整的脊椎动物,他们的骨骼和生物系统在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主要的变化,使他们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存,比如飞越喜马拉雅山。事实上鸟类的最主要特点并不是表现在早期的鸟类身上,大多数特点在三千万年前的进化时期很快消失。而这一阶段也是最能代表鸟类多样性的时期。”
  “我们这个时代被最重要的化石包围,而中国又是21世纪古生物学的麦加,拥有许多重要且跨越不同时间段的化石,能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一个热情洋溢的古生物学家,爱家人,爱故乡,爱事业,爱人生这次独特的旅行。
  她的热情点亮旅途中的一路风景。愿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热情。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获取更多信息(http://self.org.cn/)。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中国科普博览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2257号-28,-4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